医改的历史进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篇章。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以公立医院为主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为民众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疗卫生体制逐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经历了从探索到深化的过程。从扩大医院经营自主权,到全民医保制度的初步建立,再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每一步都凝聚着国家与人民的智慧与努力。这一系列改革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更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1、医改的历史进程
- 2、公费医疗逐步取消
- 3、什么时候实行的医保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医改的历史进程 (一)

答中国医改历史进程可从不同角度划分阶段,以下综合来看其发展历程:
起步与探索阶段(1978 - 1992年)城镇:1984年起,政府探索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地方通过社会统筹控制费用,如河北、北京等地试点;1988 - 1989年,多部门参与研究和试点指导,选定部分城市试点。1994年开展“两江试点”,初步建立“统账结合”模式。农村:80年代初,合作医疗因集体经济解体等因素大面积解体;90年代起,政府多次强调发展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并开展试点,但总体覆盖率不理想。制度确立与拓展阶段(1993 - 2008年)城镇:1998年,国务院发布决定,明确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999 - 2006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容,探索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将各类人群纳入医保、开展医疗救助、发展补充医疗保险等;2007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农村:2002 - 2003年,政府决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开展试点;2006 - 2010年,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方案。攻坚与改革深化阶段(2009 - 2015年)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着力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不足、费用过高、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此阶段特点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面推进。提质与持续完善阶段(2016年至今)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费用负担和风险,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医改。
公费医疗逐步取消 (二)
答公费医疗正在逐步取消。具体情况如下:
改革进程:自2012年起,北京市率先取消了市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公费医疗,共计约22万人被纳入职工医保体系。这一改革措施反映了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趋势。目前,内地31个省区市中已有24个完成了公费医疗的取消,所有人员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其余省份也在逐步跟进。
地域差异:虽然大部分地区已经逐步取消了公费医疗,但仍有部分省份如山东、广东、江西、江苏、湖北等地,部分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尚未完全取消。例如,河北省在职和退休公务员已全面纳入医疗保险,但离休人员仍保留公费医疗;山东省计划将省直机关公务人员纳入医保;广东大部分地区已完成公费医疗与职工医保的对接,但仍有部分单位未完成改革。
改革目的:公费医疗在门诊和普通病种住院报销比例上高于医保,但其大病统筹和社会医疗救助功能较弱,个人负担较大。因此,取消公费医疗并将其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旨在提高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减轻个人负担,同时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改革接受度:大多数公务员对医保改革表示接受,认为这能缓解矛盾,节省财政支出,并提升医疗保障的效率和公平性。
什么时候实行的医保 (三)
答医保制度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的。在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医疗保障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医保制度的实施旨在解决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具体来说,医保制度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城市开始试点医保制度,对职工医疗保障进行改革。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医保制度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第二阶段是推广阶段。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和经验的积累,医保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在这一阶段,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医保政策和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是完善阶段。医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后,为进一步保障参保人的权益和提高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国家不断完善医保政策,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扩大医保覆盖范围。 医保制度的实行,有效减轻了全体国民的医疗负担,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医保制度在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怎样的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法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