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概述
- 二、报案主体的确定
- 三、报案后的法律程序
- 四、总结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报案主体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概述
定义与法律规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用人单位或个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且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此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构成
该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主体通常为用人单位里对支付劳动报酬负直接责任的人,如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人员等。单位主体则需单位实施拒不支付报酬行为,且经决策机构按程序决定。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有逃避支付或者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故意。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或虽无上述行为但有能力支付而故意不支付。
二、报案主体的确定
劳动者个人报案
劳动者作为直接受害者,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在报案时,劳动者应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或个人存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劳动监察部门将依法进行调查,若属实,将责令用人单位或个人支付劳动报酬。
工会组织报案
工会组织作为劳动者的代表,也有权向有关部门报案。在劳动者个人难以维护自身权益时,工会可以发挥集体力量,协助劳动者收集证据、进行协商或提起仲裁、诉讼。工会组织在报案过程中,应提供详细的劳动者名单、欠薪金额及证据材料。
政府部门主动介入
在接到劳动者或工会的举报后,政府部门将依法主动介入调查。政府部门包括劳动监察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这些部门将根据法律规定,对用人单位或个人进行责令支付、行政处罚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报案后的法律程序
报案后,将进入一系列法律程序。首先,政府部门将依法进行调查取证,若属实,将责令用人单位或个人支付劳动报酬。若拒不支付,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在司法程序中,法院将依法审理案件,作出判决。判决后,用人单位或个人应依法履行判决,支付劳动报酬及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总结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劳动者个人、工会组织及政府部门作为报案主体,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案过程中,应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依法进行协商、仲裁或诉讼。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依法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1、欠薪多少可以立案
- 2、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 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 4、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较大的标准是怎样的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报案主体的相关问答
欠薪多少可以立案 (一)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
1. 立案情形:对于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的案件,以及拒不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的案件,这两种情况均属于数额较大,相关行为人可能会因此承担刑事责任。
2. 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并没有对金额设立具体的要求。而在刑事案件中,根据浙江省的标准,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条件为“拖欠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一万元”,或者“拖欠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八万元”。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明确了以下两种情况应被认定为“数额较大”,从而可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一) 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的;
(二) 拒不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的。
鉴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存在差异,《司法解释》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前述规定的金额范围内,自行确定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将这些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二)
最佳答案1. 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立案标准包括使用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逃避或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具体行为可能包括:
- 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或倒闭,以及其他转移、处分财产的行为;
- 逃跑或藏匿;
- 隐匿、销毁或篡改与劳动报酬相关的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和考勤记录;
- 其他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
2. 涉及金额较大的情况,包括:
- 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且金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之间;
- 拒不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累计金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之间。
3. 在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情况,具体包括: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已依法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要求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 在指定的期限内,行为人仍不支付劳动报酬。
对于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条件,需满足以下几点:
- 客体要件:侵犯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劳动者的财产权益;
- 客观要件:实施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数额较大,并在政府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
- 主体要件: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
- 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恶意。
对于故意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 明确表示不支付劳动报酬;
- 虽表示应支付,但通过转移财产等手段造成无法支付的假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若造成严重后果,将受到刑事处罚。在提起公诉前,若行为人支付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三)
最佳答案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行为特征
1. 行为人是出于恶意,故意逃避或不支付劳动报酬。
2. 行为人可能采取转移财产、虚假倒闭、销毁或篡改账目等手段,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3. 劳动者应及时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究:
1. 逃避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
2. 逃避支付十名劳动者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量刑标准
1.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四、情节轻微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
1. 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能不被视为犯罪。
2. 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
3. 在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从轻处罚。
五、其他相关情形
1. 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个人,违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构成犯罪。
2. 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实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构成犯罪。
3. 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犯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提醒:用人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劳动报酬,如遇特殊情况需协商一致后才能缓期支付,未经劳动者同意不得延期支付。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较大的标准是怎样的 (四)
最佳答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网友咨询: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较大的标准是怎样的?
律师解答: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律师补充: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在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从轻处罚。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调查报告的信息,欢迎点击法衡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