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有哪些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有哪些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有哪些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将详细介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主要情形,以帮助劳动者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用人单位在不符合法定解除条件时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这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最常见的情形之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无过错且未出现法定可解除情形下,便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二、用人单位未履行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不仅需要满足实体条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例如,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一些用人单位在未提前通知或未额外支付工资的情况下便解除劳动合同,这种行为同样构成违法。

三、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不成立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给出明确的解除理由。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以莫须有的理由,如“严重违纪”等为由解除合同,但实际劳动者并未严重违纪。这种情形下,用人单位的解除行为是违法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其解除理由的合理性。

四、用人单位违反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在经营困难等特定情形下,依法裁减人员的行为。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违反经济性裁员的规定,如未按照法定的裁员程序、条件进行裁员,或者在经济状况并未达到裁员标准的情况下便进行裁员。这种行为同样是违法的。

五、特殊情况下的违法解除

除了上述几种情形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也是违法的。例如,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除非存在严重过错等法定情形)。这些行为都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注意事项

面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劳动者应勇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等。同时,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也应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避免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用人单位应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也应提高法律意识,勇于维护自身权益。

签订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后,发现是违法解除,还能要赔偿金吗?

优质回答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不能违法。违法无效。

员工因职务犯罪被法院判处不追究刑事责任后企业有权解除其劳动合同吗?

优质回答理解这两条规定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如何界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9条第2款规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三十二条免予刑事处分的。

因此“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般认为包含了上述三种情形。二、但是如何理解“被人民检察院免于起诉”呢?

在劳动法和[1995]309号之后,我国刑事诉讼法做了修改。 免于起诉现在用“不起诉”表述。

具体类型按新刑事诉讼法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疑罪不起诉三类。劳社厅函(2003)367号文件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刑诉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不属于劳动法第25条第四项规定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据此,劳部发[1995]309号的相关规定应不再适用。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法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