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事后防卫怎么定罪
- 2、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是过失致人重伤罪
- 3、防卫过当致人轻伤怎么判
- 4、防卫过当是否构成犯罪,有什么法律依据?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事后防卫怎么定罪 (一)

贡献者回答事后防卫,又称“迟误防卫”,是指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行为。事后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因此不属于正当防卫,造成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事后防卫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明知侵害已经停止而仍继续防卫,即加害于侵害人,这种行为就是报复侵害,是一种故意犯罪(也就是借故生非)。
(2)应该预见而没有预见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停止,仍继续防卫,这属于一种过失犯罪。
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且该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对于精神病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但并非所有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如贪污罪、渎职罪等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一般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此外,如果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则构成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
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一般认为是不法侵害人开始着手实施侵害行为时,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侵害行为尚未着手,但现实威胁已经十分明显紧迫时,也可以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则是不法侵害人被制服、丧失侵害能力、主动中止侵害等时刻。
主观条件:防卫人必须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防卫认识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意志则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而实施防卫行为。防卫挑衅、打架斗殴等行为则因为没有防卫意识而不属于正当防卫。
对象条件: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不能针对没有实行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此外,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综上所述是小编对事后防卫怎么定罪做出的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是过失致人重伤罪 (二)
贡献者回答一、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是过失致人重伤罪
1、如果防卫过当将人打伤,经鉴定属于轻伤要承当刑事责任,构成故意伤害罪。伤情鉴定来适用法定刑区间。受害人有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处罚。轻伤害一般是管制或拘役,重伤害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的,处3年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
(一)防卫行为的起因;
(二)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
(三)防卫过当所明显超过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轻重;
(四)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当时的处境;
(五)造成防卫过当的原因。
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在处理时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有关,依法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审判实践看,对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使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除处罚。
二、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条件是什么
1、过失重伤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重伤的行为。过失致人重任的行为范围很广,其在刑法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应当按有关规定处于是,而不再定为过失重伤罪。例如,因失火、交通肇事、玩忽职守导致他人重伤结果的,应以失火等罪名定性处罚。
2、本罪的主要特征如下:
(1)本罪的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是行为对于造成他人重伤害罪和意外事件的关键所在;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造成了对他人身体的重伤害。
首先,必须存在他人的重伤结果。过失伤害不同于故意伤害,造成轻伤不构成犯罪。其次,重伤结果是行为人的行为所直接引起的。即过失行为重伤结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过失致人重伤害是要判刑的,因为虽然是过失造成的伤害,但是给人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需要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防卫过当致人轻伤怎么判 (三)
贡献者回答防卫过当致人轻伤的判决如下:
1、防卫过当致人轻伤二级的,可以选择两种赔偿方式:一是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损失费、伤残等级赔偿等;二是按照被害人的直接损失进行赔偿;
2、如果防卫过当者积极赔偿并得到被害人谅解,可以免于追究刑事责任;
3、被多人殴打还手致对方轻伤的,应当承担相应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并立即报警处理;
4、正当防卫不属于防卫过当,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防卫过当的法律责任:
1、定义:防卫过当是指在进行正当防卫时,由于对危险程度的判断失误或防卫行为的力度控制不当,超出了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防卫过当可能会被认定为过失犯罪;
3、刑事责任:如果防卫过当导致他人轻伤,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相对于故意犯罪,刑事责任会有所减轻;
4、民事责任:除了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外,防卫过当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需要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综上所述,防卫过当致人轻伤的判决包括两种赔偿方式,积极赔偿并获得谅解可免刑责,多人殴打的还手需承担费用并报警,而正当防卫则不应负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旨在平衡个人自卫权利与法律责任,确保防卫行为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得到适当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是否构成犯罪,有什么法律依据? (四)
贡献者回答防卫过当构成犯罪,其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防卫过当的定义: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即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的罪名确定:
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独立的罪名,应根据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客观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罪名。从司法实践来看,防卫过当行为触犯的罪名主要有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综上所述,防卫过当在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会构成犯罪,并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防卫过当可能成立故意犯罪吗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法衡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