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了诈骗但自己不知情是否会被判刑 (一)

参与了诈骗但自己不知情是否会被判刑

最佳答案参与了诈骗本人不知情是不会被判刑的,诈骗罪属于故意犯罪。在团伙诈骗案件当中,当事人是否知情是要通过相关的证据予以证明的,如果犯罪嫌疑人便称自己不知情,但各方面的证据表示当事人知情的,肯定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参与了诈骗但自己不知情是否会被判刑

参与了诈骗但自己不知情是不会被判刑的,诈骗是故意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三万元至十万元、五十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三、参与诈骗罪拒不认罪可以定罪吗

参与诈骗罪拒不认罪也可以定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事实上,团伙诈骗案件当中,一部分参与者可能也确实不知道参与了诈骗,只要有证据表明不知情人,对于不知情的这部分参与者,肯定不会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诈骗还参与的,最重可能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不知情参与诈骗应如何处理会判刑吗 (二)

最佳答案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知情的情况下,任何个人或团体参与到涉嫌诈骗的行为中,通常都不会被视为犯下刑事罪行,也无需面临法庭的审判和判刑。

然而,如果该参与者已知自己所涉足的活动属于诈骗活动,那么,他/她将被定罪并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诈骗罪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从心理层面上表述的欺骗故意。

这是说,行为人必须故意实施欺骗行为,且这种欺骗行为必须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具体来说,诈骗罪是指任何个人或团体通过捏造虚假信息或者刻意隐瞒真实情况的方式,从公众或私人手中获取价值较大的财物,此行为构成刑事犯罪。

在法学定义中,诈骗罪由四种主要因素构成:

首先,诈骗罪所涉及的对象为公众或私人物品的所有权;

其次,行为人使用欺骗手段向对方索取价值较高的财富。

再次,此类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不仅仅局限于某类特定人群。

最后,诈骗罪的成立必须满足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的心态,以及产生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意图。

关于诈骗罪的法律惩戒力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在进行诈骗公私财物等案件时,如果涉及金额较大,将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如涉及金额巨大,行为人可能需承担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金的法律后果;

若是涉及金额过于庞大,那么行为人则需要接受十年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并且还要缴纳罚金或没收财产作为刑事处罚。

诈骗案中间人怎么定罪 (三)

最佳答案1、诈骗案中如果对诈骗一事不知情,则属于中间人,中间人不需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中间人知情或者有故意性质。可定位构成团伙诈骗。属于共犯,应当按照参与的全部数额承担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

3、《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

4、二人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更多关于诈骗案中间人如何定罪,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间接诈骗会被定罪吗,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法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