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偷税漏税谁去坐牢 (一)

单位偷税漏税谁去坐牢

贡献者回答单位偷税漏税,法人代表、财务、公司主要负责人等判处刑罚。

最主要的责任在法人,如有证据证明财务也有故意偷税行为,也会追究责任。

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有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应税所得额,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账凭证等。偷税损害了国家利益,触犯了国家法律,情节严重的构成偷税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一种,对构成偷税罪的要惩处。

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所谓伪造账簿、记账凭证,是指行为人为了偷税,平时没有按照税法设置账簿,为了应付税务检查而编造出假凭证、假账簿、无中生有、欺骗,所谓变造账簿和记账凭证,即把已有的真实账簿和凭证进行篡改、合并或删除,以此充彼,以少充多或以多充少,或者账外设账、账外经营、真假并存,从而使人对其经营数额和应税项目产生误解,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这种方式多为个体经营者所采用,以此使税务人员无法得知其经营收支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偷税漏税法人负什么责任 (二)

贡献者回答公司偷税漏税如果法人参与的话,就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或者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不满十万元的。

一、公司偷税漏税法人负什么责任?

公司逃税漏税属于单位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五倍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不满十万元的。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百分之十并且数额在一万元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犯有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二、偷税与漏税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1、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漏税与偷税的转化。漏税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偷税。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只须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

综合上面所说的,偷税漏税这两者我们作为一个合各的缴税人不能触犯的,而且这种行为也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困扰,对于公司犯罪的一般处罚是实施的两罚制,法人参与就会承担刑法,法人没有参与同样也会缴纳罚金,这就是为了更好的严控企业来犯罪。

偷税漏税需要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三)

贡献者回答偷税漏税行为的刑罚规定如下:

一般情况:纳税人故意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申报或不申报,导致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税款数额巨大情况:若税款数额巨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将被判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责任:对于扣缴义务人同样采取欺骗手段,故意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将依照上述纳税人的刑罚规定进行处罚。

多次实施及累计数额:对于多次实施偷税漏税行为且未经处理的,累计数额将被计算在内进行处罚。

补缴税款后的处理:若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主动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已受行政处罚,一般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需注意,若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而受到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则仍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漏税怎么认定 (四)

贡献者回答偷税漏税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要件:实施主体为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其他主体不构成本罪。

2、主观要件:实施主体在主观上存在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

3、客体要件:行为侵犯了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和国家的税收利益。

4、客观要件:纳税人采取了欺骗、隐瞒的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且税款数额较大。

偷税漏税的数额和比例也是认定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构成犯罪。在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会根据纳税人的行为、提供的证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认定。对于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可以追缴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漏税是违反税法的违法行为,具体内容如下:

1、偷税: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2、漏税: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的行为。

偷税漏税的法律责任包括:

1、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

2、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税务机关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偷税漏税的判刑如下:

1、偷税漏税的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的,构成逃税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偷税漏税的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的,则应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自然人偷税并处罚金:

1、针对偷税犯罪行为的贪利性特征,对自然人犯罪主体在各层次量刑幅度内,除规定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自由刑外,一律规定了“并处偷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金”。

2、其立法精神是,主刑和附加刑必须同时判处,不具有选择性,以防止偷税人在经济上占便宜。

偷税漏税立案标准如下: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偷税漏税怎么判 (五)

贡献者回答偷税漏税行为的判决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逃税罪的规定。具体判决标准如下:

一般情况:若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同时处罚金。

数额巨大情况:若逃避缴纳税款的数额巨大,并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将被处以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同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责任:对于扣缴义务人采取上述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也将按照前述规定进行处罚。

多次实施行为:对于多次实施偷税漏税行为且未被处理的,将按照累计数额进行计算处罚。

补缴税款后的处理:若行为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能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已受过行政处罚的,原则上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需注意,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情况除外。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法衡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偷税漏税最多判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