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与商业运营中,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和公民应尽的义务。然而,总有一些不法分子试图通过偷税漏税的手段来规避这一责任。当谈及偷税漏税行为时,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是,办税人员是否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事实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企业被查实存在偷税漏税行为,不仅企业本身会受到处罚,其办税人员,包括法人代表、会计主管等,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被追究法律责任。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税务管理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偷税漏税办税人也有法律责任吗 (一)

答如果在发生了偷税漏税的的行为后,如果企业可以及时的补缴入库就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如果企业没有补缴的能力后就会追究公司法人以及办税人的法律责任,那么司法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时也是会根据当事人偷税漏税的具体金额以及造成的后果来确定处罚力度。
一、偷税漏税办税人也有法律责任吗
关于公司偷税的责任:第一责任人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如果是逃税漏税(偷税),要看税务机关的认定了。如果只是公司补税和罚款,且能按时补缴入库,就不会再追究个人责任。如果公司没有补缴能力,予或其他原因税务收不到此税款,税务征收机关就会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察,这时候就要追究法人代表、会计主管、经办会计等的法律责任。
二、相关规定
1、摒弃了偷税概念。从通常含义上说,“偷”是指将属于别人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在税收问题上,应缴税款原本属于纳税人的合法财产,之所以发生偷逃税行为,是因为纳税人没有依法履行缴纳税款的义务,因此,偷税同为与平常概念中的盗窃行为不同,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缴纳税款”的表述,从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对“偷税”概念的认识已出现变化。
从本质上讲,税收是国家凭借强制力对纳税人的财产进行的无偿占有;从税收契约论的角度来讲,税收是纳税人换取政府公共服务而提供的对价。从这个意义上说,逃避缴纳税款是纳税人违背一种给付义务。改变罪名的提法,更加符合一般的法理和常识,更加人性化,体现了我国立法的进步。
2、设立了逃税罪名。将罪名由“偷税罪”改为“逃税罪”,用“逃避缴纳税款”取代“偷税”,并将“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规定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此概括性描述显然比旧的规定更宽泛,更具有“口袋”性质,将更有利于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尤其是“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的除外”。这一规定的变化,表明了立法者对于经济犯罪更多倾向于从行为的危害结果角度进行考量,对积极主动挽回国家损失的行为,可依法予以宽大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比较符合当前提倡的“社会和谐”。
3、对逃税的手段采用概括性的表述。即:“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以适应实践中逃避缴纳税款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4、对构成“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没再作规定。以“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取代了“偷税数额在1万元10万元以下、10万元”,修改了定罪量刑的具体数额标准,尊重了纳税人类型、规模、情形等特点,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原则。这既强化了对纳税人合法权利的依法保护,也突出了对涉税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推进依法治税进程,深化和谐征纳关系,促进纳税人自愿遵从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我国的法律中明确的规定了任何的企业以及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要履行缴纳税金的义务,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伪造或者隐瞒账目信息进行偷税漏税后也是会危害到其他公民和国家的经济利益,所以司法机关是会对偷税漏税的当事人以及违法的企业做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财务部发生税务问题第一责任人是谁 (二)
答在企业运营中,财务问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担忧和挑战。如果财务部出现税务问题,那么第一责任人通常是企业法人。尽管某些情况下,财务人员签字的文件也可能涉及责任划分,但从法律和管理角度来看,最终责任归属于企业法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法人作为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对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负有最终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负责任的角色同样重要。财务负责任在日常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包括税务申报、账目管理等,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税务合规性和财务健康。尽管财务负责任可以被视为第二责任人,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尽职尽责程度同样会对问题的产生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法人和财务负责任应当共同承担起确保税务合规和财务健康的责任。
另外,签字行为虽然重要,但其本身并不直接决定责任归属。签字仅仅是对文件内容的认可,而不代表单独的责任划分。在处理税务问题时,规范操作和合规意识更为关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每一笔交易和税务申报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总的来说,企业法人和财务负责任在税务问题上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企业应当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合规意识,来预防和解决可能的税务问题。同时,企业也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所有财务活动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税务出问题法人负什么责任 (三)
答法律主观:
法人是否要承担责任,需要看其是否直接参与公司偷税漏税的行为。公司偷税漏税的行为属于单位犯罪。依据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 员判处刑罚。所以如果法人是直接参与的,就会对其进行处罚。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企业老板偷税漏税法人需要承担责任吗 (四)
答企业老板偷税漏税法人需要承担责任,任何公司若是被发现偷税漏税行为的存在,此时其法人一般都是会被责令缴纳罚金的,若该企业还是个人独资类型的公司,不仅公司的老板会被判处罚金之后被量刑,还有可能会导致该公司直接被吊销营业执照。
一、企业老板偷税漏税法人需要承担责任吗
企业老板偷税漏税法人需要承担责任,如果法人代表是涉税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法人代表就需要承担责任。如果只是老板自己主持的偷税漏税行为,同时法人代表不知情未参与公司经营就不需要承担责任。
《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偷税漏税处罚标准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及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逃税罪的处罚方式如下:
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2、对单位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不管是职员偷税还是企业的老板偷税,只要被发现,是一定会被判处罚金的,若企业的老板是得到了股东会的许可之后的偷税,那么此时该公司一旦被查出了偷税行为的存在,并且也满足了偷税罪的立案标准,此时该公司可能会被吊销营业执照。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企业常见税务问题的信息了解不少了,法衡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