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劣药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一)

生产销售劣药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最佳答案生产销售劣药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刑法 解释:第一百四十二条【 生产、销售劣药罪 定义、量刑】 第一百四十二条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 罚金 ;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 本条所称劣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劣药的药品。 司法解释:关于生产、销售劣药罪及其刑事处罚的规定。 本条第一款是对生产、销售劣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刑事处罚的规定。根据本款规定,生产、销售劣药罪有以下构成要件: 1.行为人在主观上只能是故意; 2.行为人必须有生产、销售劣药的行为。本条规定的药品,仅限于人用药品,不包括兽用药品; 3.生产、销售劣药,必须要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后果,才构成犯罪,这也是生产、销售劣药罪与 生产、销售假药罪 在 犯罪构成 上最大的不同。生产、销售假药,只要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必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结果发生,就构成犯罪;而生产、销售劣药,必须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才能构成犯罪。根据司法实践,“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是指生产、销售的劣药被使用后,造成轻伤、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对于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处罚,本条根据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后果的不同,分为两个档次: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谓“情节特别严重”,主要是指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情况。 本条第二款是对劣药的含义所作的解释。“劣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劣药的药品。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在执行中应当注意区分生产、销售劣药罪与其他罪的区别: 1.与神汉、巫婆利用迷信手段骗取财物的区别:二者除犯罪主体不同外,在客观方面,生产、销售劣药罪有生产、销售劣药行为,而神汉、巫婆则是利用迷信手段,把根本不具备药品效能和外观、包装的物品当成是药品进行诈骗钱财,其所利用的不是人们认为药品可以治病的科学心理,而是利用人们的愚昧、迷信心理;2.与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的区别:如果生产、销售劣药行为,同时触犯了两种 罪名 ,则按处刑较重的罪处罚;如果生产、销售劣药,没有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后果,而销售金额在五万元,则不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而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 生产销售劣药的必要构成要件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一般的假冒伪劣保健品销售与劣药销售不能等同,且不包含兽类药品。但犯罪主观情节一定要是故意为之,量刑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有直接关系,处三年到十年或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是什么 (二)

最佳答案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如下:

一、明确定义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是指针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司法部门对其进行解释和规定的法律文件。其主要目的是明确该犯罪行为的性质、量刑标准、法律适用等问题,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

二、主要内容

1. 定义与范围:司法解释明确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定义,包括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产品等行为。同时,明确了该罪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产品。

2. 量刑标准:司法解释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规定了不同的量刑标准。对于情节严重、造成较大社会危害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罚。

3. 证据收集与认定:司法解释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证据收集、认定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司法部门在办案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三、司法解释的重要性

1. 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明确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法律规定,可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2. 打击犯罪行为:司法解释的出台,为司法部门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利于更有效地惩处犯罪分子。

3. 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企业通过了解司法解释的内容,可以明确哪些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从而遵守法律法规,守法经营。

四、结语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为司法部门打击相关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持,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又维护了市场秩序。企业和个人都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三)

最佳答案司法解释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

假冒伪劣产品对社会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所以国家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也是非常严厉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金额有5万元的时候就构成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处2年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量刑标准:

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到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1)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2)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3)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秩序造成影响,还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生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卖假货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四)

最佳答案卖假货属于违法行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卖假货属于犯什么法

微商卖假货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两种罪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

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于实践中发生的仅仅查处到伪劣产品本身,而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查清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的案件,根据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处罚规定,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处2年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我国《刑法》第150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140条的规定处罚。

三、假货的危害

有人喝了掺工业酒精的白酒致死,全家痛哭;有农民因买了假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是杂草,一年辛苦化为乌有;有人用兽药装作人药,用淀粉制的抗生素,病情加重,苦不堪言……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已使很多人刻骨铭心,其实,假货的危害,远不止此。

《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已颁布多年,仍有制假售假者无视国情,肆意胡为,可使假冒伪劣产品畅行无阻,他们还用高回扣推销,向执法者行贿,使社会风气乌烟瘴气。

不仅如此,我国年均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值有1300亿元之多,国家因此年均损失税收250亿元。不少中外名优产品原来畅销于市场,如今被假货充斥得一筹莫展。上海大众汽车配件年销售额仅14亿元,而冒牌货年销售额高达30亿元,高出正品一倍还多。据对146家被假冒货侵害企业的调查,其中23家假冒产品销售额占真品销售额的50%,有11家超过了100%,最惨的一家,假冒产品销售额是真品的568倍,哪里还有真品的活路?投资环境遭破坏,会使国内外投资者望而却步;假冒货若混到国外,还会损害国家声誉。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司法解释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法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