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侵占他人财产罪立案标准
- 2、非法占有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 3、非法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 4、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立案条件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侵占他人财产罪立案标准 (一)

答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额较大,二是有其他严重情节。
根据我国《刑法》第270条的规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将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处二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如果非法占有了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且数额较大并拒不交出,同样会依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罚。值得注意的是,侵占罪是一种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需要被害人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司法机关才会对案件进行审理。
在侵占罪的数额认定上,数额较大被定为1万元,而数额巨大则被定为10万元。这些标准为司法机关在判断案件时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总之,侵占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侵占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非法占有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二)
答非法占有罪的立案标准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具体来说:
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并且具有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过失不能构成本罪。构成本罪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非法占有罪在民事上可能构成不当得利,但如果数额较大,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需要由自诉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同时,还需要区分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两者在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所侵犯的对象和客体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非法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三)
答非法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物价值达到一定金额
非法侵占的财物价值是判断是否立案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侵占的财物价值较大,就可能构成犯罪。这里的“较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数额会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规定来判断。
二、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非法侵占罪要求行为人具有明确的主观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他人财物而故意占为己有。这一点是区分非法侵占与其他类似行为(如过失行为、无知行为等)的重要依据。在立案时,需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具有这样的主观故意。
三、拒不归还侵占的财物
如果行为人在侵占他人财物后,经权利人请求或司法机关告知后,仍拒不归还,这也会加重其法律责任。拒不归还的行为表明了行为人对于侵占财物的非法占有目的更加明确和坚定,因此也是立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非法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涉及金额、主观故意以及拒不归还等多个方面。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因此,每个人都应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财产权益,避免触犯法律红线。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立案条件 (四)
答根据严厉打击财产犯罪的法律规定,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可依法对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案件进行刑事立案:
当事人清楚知道资产是他人所有却强行索取;
他人遗失的财物、深埋的财物或委托当事人代管的财物被当事人非法占有;
当事人所占有的财物价值超过一定标准;
当事人拒绝归还他人财物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法衡网关于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罪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