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犯罪主体
- 二、犯罪对象
- 三、行为表现
- 四、定罪量刑标准
- 五、法律后果与追诉时效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区别

一、犯罪主体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具有特殊性,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且这些人员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这意味着,只有在职场中拥有一定职务或职责的员工,才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相比之下,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则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这意味着,任何人只要满足上述条件,都有可能成为侵占罪的犯罪主体。
二、犯罪对象
在犯罪对象方面,职务侵占罪针对的是本单位财物,这些财物可以是动产或不动产,只要是属于单位所有的财产,都有可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而侵占罪则主要针对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且这些财物一般为动产。这里的“代为保管”包括基于委托、租赁、借用等合法关系而取得的财物保管权。
三、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是区分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关键所在。职务侵占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这里的“职务便利”通常与行为人所担任的职务有紧密联系,如财务、采购、仓库管理等具有财物管理或经手职责的岗位。而侵占罪则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拒不退还;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出。这种非法占有行为通常发生在财物保管关系结束后,权利人主张权利时,行为人拒不归还财物。
四、定罪量刑标准
在定罪量刑标准方面,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也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职务侵占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一般为数额较大,即六万元。而侵占罪的立案标准相对较低,侵占数额较大一般指五千元至二万元。在量刑方面,职务侵占罪根据数额大小可分为三个档次: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相应的刑罚也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到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不等。相比之下,侵占罪虽然也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其量刑相对较轻,且通常不涉及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判罚。
五、法律后果与追诉时效
此外,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在法律后果与追诉时效方面也有所不同。职务侵占罪一旦成立,不仅会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处罚,还会对其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进行追缴或责令退赔。同时,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罪还存在追诉时效的问题。追诉时效依据法定最高刑而定,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相比之下,侵占罪虽然也存在追诉时效的问题,但由于其量刑相对较轻,因此追诉时效的期限通常较短。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行为表现、定罪量刑标准以及法律后果与追诉时效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两种犯罪行为,从而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区别,法衡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