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历届315晚会曝光盘点,你中枪了吗?
- 2、盘点2020年食品安全十大事件
- 3、2020年央视315都曝光了汉堡王、宝骏汽车、万科等这些问题!
- 4、【综合消息】历年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中科”灵芝孢子油的广告违法通告
- 5、2020年不合格酱油名单
多个答案解析导航:
历届315晚会曝光盘点,你中枪了吗? (一)

优质回答每年的3月15日,中央电视台联合政府部门举办的3·15晚会都备受瞩目,它揭露了一系列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变迁。以下是历年晚会曝光的一些案例: 2021年曝光:
人脸识别技术滥用:商家未经告知就获取消费者人脸信息,威胁隐私安全。
简历信息泄露:智联招聘等求职网站上的个人简历被非法贩卖,企业账户管理漏洞。
老人手机安全陷阱:软件诱导下载清理App,实则窃取个人信息。
搜索广告问题:UC浏览器等平台的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
瘦肉精重现:非法添加药物于羊肉养殖,影响食品安全。 2020年曝光:
海参养殖问题:使用禁用药物如敌敌畏,以次充好。
汉堡王问题:偷工减料,过期食品再销售。
毛巾行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原料来源不明。
宝骏560变速箱故障:频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嗨学网投诉难:存在虚假承诺和退费难题。 2019年曝光:
医疗垃圾变身:医疗废物被非法加工成塑料制品和儿童玩具。
辣条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过程不卫生,产品质量堪忧。
鸡蛋行业欺诈:企业用添加剂冒充“土鸡蛋”。
骚扰电话营销:机器人拨打精准骚扰电话。
劣质纸尿裤:用废弃材料生产,危害消费者健康。 其他年份也曝光了大众途锐发动机问题、假冒食品、旅游骗局、共享单车押金难退、虚假广告等问题。每一次3·15晚会都提醒消费者警惕市场上的隐患,期望商家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权益。
盘点2020年食品安全十大事件 (二)
优质回答2020年以“魔幻”一词被定格,新冠病毒带来特殊年份的同时,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议题备受瞩目。以下是我根据个人观察整理的2020年十大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事件,它们不仅影响了公众的生活,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首先,新冠病毒疫情引发了对食用野生动物的深度讨论,尽管蝙蝠可能的关联尚未定论,但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举措提醒我们,野生动物的风险不容忽视,科学养殖的食品更安全。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案震惊全国,因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引发多人死亡,使公众意识到酵米面食品的潜在危险,国家卫健委建议避免制作和食用长时间发酵食品。
广西榴莲事件中,大量捡拾海产品导致食物中毒,提醒人们不要随便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特别是海产品要充分煮熟。
国务院的夏季防护指南提出,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肉,揭示了生肉处理中的卫生问题,再次强调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
北京新发地市场三文鱼案板检出新冠病毒,虽然澄清了三文鱼传播的疑虑,但事件凸显了冷链食品潜在的风险,提示消费者谨慎选购和处理。
随后的冷链传播事件进一步确认,新冠病毒可通过冷链食品传播,引发公众对生鲜和进口食品的担忧。
云南野生菌死亡数据超过新冠疫情,再次强调野生食品的潜在危险,食用需谨慎或完全避免。
兰州布鲁氏菌病感染事件暴露了兽用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疏忽,提醒消费者警惕街头现挤羊奶等非正规奶制品。
薯片等食品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尽管普遍存在,但更应关注食品的油盐摄入问题。
诺如病毒在学校的频繁爆发,提醒人们冬季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预防肠胃感染。
总结这十大事件,微生物成为核心问题,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卫生习惯,以保护自身健康。
2020年央视315都曝光了汉堡王、宝骏汽车、万科等这些问题! (三)
优质回答202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海参养殖问题:
山东即墨的海参养殖商家滥用兽药、农药。存在南方海参冒充北方产品的现象。销售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剂。
汉堡王食品安全问题:
南昌餐厅销售过期食材,如使用过期面包制作汉堡。鸡腿排保质期被随意篡改。工程总部对过期食材的使用知情但未采取有效措施。
毛巾生产质量问题:
河北省高阳毛巾生产基地的金浩阳和永亮毛巾公司使用非合格原料。部分产品甚至以旧袜子旧内衣为原料。
宝骏汽车质量问题:
宝骏560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失去动力。变速箱故障频发,召回四年问题未解决。宝骏被批推诿责任,忽视召回制度。
万科精装修房质量问题:
万科的尚城和春秋华庭项目存在漏水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美容行业虚假宣传问题:
丽丝兰雅和可诺丹婷等品牌以免费护理为诱饵推销高价项目。存在“连环计”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趣头条广告问题:
平台上充斥虚假广告和赌博陷阱。趣头条承诺进行全面彻查和整改。
嗨学网虚假宣传问题:
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假承诺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学员投诉退款困难。公司面临虚假宣传等行政处罚。
手机软件SDK插件窃取用户隐私问题:部分手机软件中的SDK插件存在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如国美易卡、遥控器等应用,用户需警惕并及时卸载。
【综合消息】历年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中科”灵芝孢子油的广告违法通告 (四)
优质回答历年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中科”灵芝孢子油的广告违法通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999年:
卫生部发布通告,查处“中科灵芝孢子胶囊”等违法产品。
2007年:
中科灵芝孢子油因发布违法广告被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禁止在山东销售三个月。
2009年: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公告,南京中科药业有限公司的“中科爱特胶囊”与中科灵芝健康服务中心的“中科灵芝孢子油”因篡改审批广告内容严重违法被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被媒体曝光。同年6月,南京中科药业有限公司的多款产品因广告违规多次被通报。
2010年: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公告,南京中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科牌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广告违规多次。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名单,南京中科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的“中科牌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因严重违规被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2011年: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次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公告,南京中科药业有限公司的多款产品因严重违规被通报。
2014年至2019年:
中科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多个分公司因欺骗性交易、虚假宣传、违规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等行为被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2018年:
中科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因违反广告内容管理规定受到行政处罚。中科健康产业集团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因逃避缴纳税款被税务局罚款。
2020年:
中科健康集团深圳医药有限公司因保健食品虚假宣传,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被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2021年:
中科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因偷逃税被税务局罚款。
总结:历年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中科”灵芝孢子油的广告违法通告显示,该公司及其相关产品多次因违法广告、虚假宣传、逃避缴纳税款等行为受到处罚。这些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2020年不合格酱油名单 (五)
优质回答1. 北京金龙大众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唐世家”黄豆酱油,在检测中发现全氮(以氮计)不符合产品标示的标准规定。尽管公司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但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复检结果仍维持了初检的结论。
2. 尉氏宸宇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北京酱油(生产批次未知),由北京万方酿造厂生产,其氨基酸态氮的检出值为0.124g/100mL,未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最低值0.40g/100mL。该检验由河南国德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执行。
3. 福泉市恒源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满园香”卫生酱油,生产者为贵州省福泉市满园香调味品厂,其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检验机构为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4. 瓮安旺玛特超市销售的黄豆酱油,生产者为瓮安县香溪酱油有限公司,其铵态氮(以氮计)的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该检验同样由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完成。
5. 2020年9月17日,湖南的李先生向媒体爆料,称其购买的海天酱油在使用不到一周后,瓶内发现活动的蛆虫。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关注,相关报道指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来源包括:
- 中国网:关于海天酱油长蛆事件的报道。
- 中国质量新闻网: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不合格情况通报。
- 中化龙都网:河南通报的食品不合格情况。
- 中国质量新闻网:关于北京抽检不合格酱油的报道。
明白历届315晚会曝光盘点,你中枪了吗?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法衡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