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主观题考试结束的那一刻,考场内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氛围。考生们或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或低头沉思,似乎还在回味着考卷上的每一个细节。大家的心情五味杂陈,有的兴奋不已,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有的则略显忐忑,对结果充满期待却又夹杂着一丝不安。无论如何,这场考试都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让人感慨万千。

之前法考考完主观大家都什么感受啊? (一)

之前法考考完主观大家都什么感受啊?

法考主观题结束后,考生的反馈通常复杂多样,既有共性的体验也有个体差异。以下是根据历年考生分享整理的常见感受和应对建议,供参考:

1. 普遍存在的感受

时间压力大

多数考生反映时间紧张,尤其是需要同时处理法条检索、案例分析和法律文书写作。部分人因纠结个别小问而耽误整体进度,导致最后匆忙收尾。

对法条依赖的纠结

开卷考试下,有人花大量时间翻法条反而影响答题节奏,也有人因不熟悉电子法条系统(如司法部官方系统)而操作生疏。常见反馈:"翻到了法条但没时间写全"。

题型难易分化明显

刑法、刑诉的案例分析往往因观点展示要求高成为"重灾区",而民商综合题可能因法律关系复杂让考生崩溃。行政法/商法选做题的难度波动较大(如2022年商法题偏难)。

自我怀疑与不确定

开放性问题(如"观点展示")没有标准答案,考生易陷入"是否答偏"的焦虑。例如:"刑法观点展示写了两种学说,但漏了司法解释立场。"

2. 考后心态两极分化

乐观派:

"重点考点都复习到了,答得比较顺。"

"法条定位课救命,刑诉题直接找到对应条款。"

"论述题背了模板,30分钟写完。"

崩溃派:

"民商综合题11问只完成7问,时间分配彻底失败。"

"考完才发现漏看了一个关键题干信息。"

"选做题两道都做了,但忘记标记最终选择哪道!"

3. 实用建议(针对未来考生)

时间策略:

严格按单题建议时间答题(如刑法40分钟、民商60分钟),剩10%时间检查错别字和引用条款序号。

优先完成有把握的题目,难题标记后回头补全。

法条使用技巧:

考前熟悉电子法条系统结构(如章节层级、关键词搜索功能)。

重点记忆高频法条位置(如《民法典》合同编、《刑诉解释》证据部分)。

应对开放性题目:

采用"结论+法律依据+说理"结构,即使不确定结论,展示分析过程也能得分。

观点展示题可罗列不同学说,注明"实践中倾向XX观点"。

考后调整:

避免反复对答案(尤其各机构答案不一致时)。

若自觉发挥失常,可提前关注"二战"备考规划或申请分数核查。

4. 近年命题趋势影响

2023年部分考生反馈题目更侧重实务思维(如法律文书写作要求细化),单纯背诵的考生可能更吃力。

部分题目出现跨学科融合(如民商与民诉交叉),需注意知识点联动。

最后需注意:法考主观题评分存在一定弹性,实际通过率常高于考生自我预估。与其纠结已结束的考试,更建议适当放松后复盘薄弱环节,为后续执业或补考做准备。

刑诉法第一百一十条 (二)

法律主观: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依照本节规定采取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使用该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审判人员在庭外对证据进行核实。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于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应当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措施,以保护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

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 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 (三)其他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

2024年法考的难度怎么样啊? (三)

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的难度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但具体会有一些细节变化和趋势值得考生关注。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你更全面地评估难度并做好备考准备:

1. 整体难度趋势

稳定性:近年来法考命题逐渐形成“重基础、重实务、重综合”的风格,2024年大概率延续这一方向,但可能通过灵活题型增加区分度。

通过率参考:近年客观题通过率约30%,主观题约40%(综合通过率约12%-15%),2024年可能微调但不会大幅波动。

2. 命题特点与新增难点

热点结合: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新修订的《立法法》《行政复议法》等必为重点,需关注2024年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如刑法修正案十二若通过)。

实务化加深:案例分析可能更贴近真实法律场景,例如民商诉综合题可能涉及股权纠纷+执行异议等复合知识点。

偏题风险:部分科目(如商经知)可能考查冷门法条(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细则),但占比有限。

3. 备考建议应对策略

三轮进阶法:

基础阶段(3-6月):用精讲书+配套真题,重点掌握民法(合同编通则解释)、刑法(共同犯罪、职务犯罪)、行政法(新复议法)。

强化阶段(7-8月):主攻薄弱科目+新增考点,推荐使用《新增考点专项突破》类资料。

冲刺阶段(9月):限时模考+错题复盘,主观题需每天手写1道案例(控制时间)。

工具推荐:使用“竹马法考”APP刷题(近5年真题必做2遍),主观题训练用“官方指导案例精选”。

4. 高风险科目预警

民商综合:担保制度解释+公司法修订内容(如股东出资责任)易出高分值题。

刑诉:证据规则和审判程序仍是难点,注意新增《法律援助法》实操细节。

理论法:法治思想可能结合二十大报告出题,需背诵官方表述。

5. 政策变动影响

放宽地区政策:2023年放宽地区合格线(客观题180+主观题95)可能延续,但需以当年公告为准。

考试时间:预计客观题9月中旬、主观题10月中旬,二战考生要提前协调复习进度。

总结:2024法考难度不会突变,但对知识整合能力和新法敏锐度要求更高。建议尽早启动备考,侧重真题训练和新增考点,合理分配民刑与“背多分”科目(理论法、三国法)的时间投入。保持每天4-6小时高效学习,通过概率将显著提升。

2023法考上午下午分别考什么 (四)

2023年法考上午和下午的考试科目如下:

上午考试科目:

《民法典》:评估考生对民事法律规范和制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刑法》:考察考生对刑事法律原则、罪名及刑罚的掌握情况。《行政法》:测试考生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行为及行政救济的理解。《经济法》:涵盖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相关内容,评估考生对经济法律制度的熟悉程度。《国际法》:考察考生对国际法律体系和国际关系的理解。

下午考试科目:

《民诉法》:侧重于民事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及法律文书的撰写能力。《刑诉法》:评估考生在刑事诉讼程序、证据收集及法律适用方面的能力。《行政诉讼法》:测试考生对行政诉讼程序及行政行为的监督与救济的理解与实践。

这些考试科目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法律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考生不仅掌握法律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案例中。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刑诉法全文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法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