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职业禁止制度的引入
-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全面打击
-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加强
- 结语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刑法修正案九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这标志着我国刑法体系的一次重大革新。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任务的重要举措,刑法修正案(九)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我国刑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完善、补充和调整,不仅修正了原刑法中的部分错误,还与时俱进地将一些新型犯罪行为纳入了刑法规制范围,极大地增强了刑法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一、职业禁止制度的引入
增强对特定犯罪的职业预防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三十七条后增加了一条新的规定,即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违背职业特定义务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员,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的三年至五年内从事相关职业。这一职业禁止制度的引入,旨在从源头上切断犯罪人员再次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的可能性,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同时,这也体现了刑法对职业犯罪的严厉打击和预防,为构建诚信社会、法治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全面打击
强化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处罚
刑法修正案(九)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显著增强。修正案不仅修改了刑法第一百二十条关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法定刑,增加了财产刑,还新增了多条与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行为相关的罪名,如资助恐怖活动罪、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等。这些新增和修改的条款,全面覆盖了恐怖活动的筹备、实施、宣传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势。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还彰显了我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中的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
维护公共安全的新举措
此外,刑法修正案(九)还将一些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纳入了刑法规制范围。例如,将醉酒驾驶机动车、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等行为明确规定为危险驾驶罪。这一举措有助于遏制交通违法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这也体现了刑法对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严格保护。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加强
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入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刑法修正案(九)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并设置了相应的刑事处罚。这一规定有助于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结语
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修正了原刑法中的部分错误,还与时俱进地将一些新型犯罪行为纳入了刑法规制范围。职业禁止制度的引入、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全面打击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的加强等举措,都体现了刑法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刑法体系将更加公正、严谨和有效,为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刑法修正案九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法衡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