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律是如何规定加班费计算基数的
- 2、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如何确定?
- 3、加班工资基数是什么意思?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法律是如何规定加班费计算基数的 (一)

答法律规定加班费计算基数为日工资,日工资的计算方式为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以下是具体的规定和计算方式:
日工资的计算:
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第二条,日工资等于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
月计薪天数的确定:
月计薪天数按照÷12月计算,得出结果为21.75天。其中,104天为一年中的休息日,但由于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工资,因此在计算月计薪天数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加班费的计算:
基于上述日工资的计算方式,加班费通常根据员工实际加班的小时数或天数,乘以相应的倍数来计算。
综上所述,法律明确规定了加班费计算基数为日工资,并给出了日工资和月计薪天数的具体计算方式。这些规定确保了员工在加班时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
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如何确定? (二)
答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确定方式如下:
劳动合同约定:
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通常以该约定为准。这是最具法律效力的方式。
集体合同或行业平均工资:
若劳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可参考集体合同或行业平均工资作为计算基数。这有助于确保加班工资的合理性。
上月社保缴费基数或最低工资标准:
在某些情况下,如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均未明确约定,可以参考上月社保缴费基数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作为计算基准。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确保加班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确定加班费计算基数时,还应综合考虑正常工作应得工资、非常规性奖金、津补贴、福利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因此在确定计算基数时应予以考虑。
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无论采用何种计算基数,最终结果都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原则。
综上所述,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应根据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行业平均工资、社保缴费基数、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加班工资基数是什么意思? (三)
答加班工资基数,就是按多少的工资来计算加班费。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
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
证明加班时间方面的证据主要包括:考勤表、考勤卡、加班审批单、加班通知、监控录像、证人证言、加班时所做工作形成的书面文字记录、电子邮件等。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法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