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有哪些? (一)

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有哪些?

1.偷逃税款侵吞国有资产的一种常见行为是偷逃税款。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报利润、隐瞒收入、少报缴税基数等手段来逃避应缴纳的税款。这样做不仅损害了国家财政利益,也是不合法的经济行为,违反了税法和财产权利法律。

偷逃税款的行为不仅会给国家带来财务损失,也会破坏市场秩序,扭曲经济竞争的公平性。此外,偷逃税款也会减少企业或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降低社会道德标准,增加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2.贪污受贿贪污受贿也是一种常见的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中。贪污受贿的行为者通过权力和职务之间的关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贪污受贿不仅侵犯了国家的财产权利,也是不道德的行为,损害了社会公信力和法律尊严。同时,贪污受贿也会破坏公共机构的权威和形象,降低政府治理的效果和公信力。

3.资金挪用资金挪用是指企业或个人将属于国家或他人的资金挪作他用。这种行为经常发生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资金流失变得容易。

资金挪用不仅侵犯了国家的财产权利,也是一种经济犯罪行为,违反了法律和商业道德。此外,资金挪用也会破坏企业或个人的信誉,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融资能力。

4.滥用权力滥用权力是指在职权范围内,利用职权之便违法乱纪、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滥用权力的行为者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将国有资产非法占有、转移或者侵占。

侵吞国有资产罪量刑标准 (二)

一、侵吞国有资产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1、侵吞国有资产罪量刑标准是:

(1)侵吞国有资产,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

【私分国有资产罪】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私分罚没财物罪】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私分国有资产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所谓国有资产,包括依法经由上述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国有资产。例如税务机关掌握着的纳税人依法上交国家的税款等等。凡国家资金,不得用作企业职工集体福利基金或用作职工奖励奖金等。否则,即属违背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不法行为,其中集体私分国有资产者,更进一步地侵犯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数额较大者,即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2、客观要件。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有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本罪是单位犯罪,但根据法律规定只处罚私分国有资产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要件。私分国有资产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行为须有明知是国有资产而故意违反国家规定,将其集体私分给个人的确定故意。如疏忽大意地误将国有资产当作企业资金加以集体私分者,不能成立本罪,情节严重者,可按有关渎职犯罪处理。

共同贪污?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 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是关于贪污罪概念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构成贪污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即本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中,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一)救灾、抢救、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三)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四)土 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五)代征、代缴税款;(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并同时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第三百八十五条和第三百八十六条受贿罪的规定。”即村委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协助人民政府进行有关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成为贪污罪和受贿罪的犯罪主体。2、贪污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财物。刑法第九十一条对公共财产的范围作了规定。主要包括:“(一)国有财产;(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三)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3、贪污罪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便利条件。“侵吞”,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窃取”,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秘密获取的方法,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监守自盗”。“骗取”,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用欺骗的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如会计、出纳员伪造、涂改单据,虚报冒领等等。所谓“其他手段”是指侵吞、窃取、骗取以外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手段。

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是关于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的规定。这里规定的“国有财物”,与第一款规定的“公共财产”是有区别的。前者只限定于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的财产,后者还包括集体所有的财产、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财产等等。

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是对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以共犯论处的规定。这里所说的“伙同贪污”,是指伙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贪污,其犯罪性质是贪污罪,对伙同者,应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

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了贪污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其中规定了四个量刑档次。处理贪污案件,贪污数额是量刑的主要依据,但同时也要考虑其他情节。根据本款规定,贪污数额虽在五千元以下,情节较重的,也应当定罪判刑。这里所说的“情节较重”,主要是指贪污的情节较严重,如贪污党、团费,贪污扶贫、救灾款,或者贪污后拒不退赃等。“情节较轻”,一般是指贪污的数额很小,系初犯,或者在案发前退赃,有悔改表现,社会危害性不大,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对于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酌情给予行政处分。本款第(一)、(二)项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通常是指因贪污犯罪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或者贪污后拒不退赃、销毁罪证、订立攻守同盟等等。

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款是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如何计算贪污数额的规定。根据本款规定,多次贪污未经处理,是指两次的贪污行为,以前既没有受过刑事处罚,也没有受过行政处理,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累计计算贪污数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 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

(2000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12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15号)

为依法审理贪污或者职务侵占犯罪案件,现就这类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第二条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第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第820次会议讨论通过)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审判工作实际,现对审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适用缓刑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数额在二千元不满一万元,犯罪情节较轻,能主动坦白,积极退赃,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适用缓刑。

二、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一万元,除具有投案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等法定减轻情节的之外,一般不适用缓刑。

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数额一万元不满五万元,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适用刑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减轻处罚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量刑的,一般不适用缓刑。对其中犯罪情节较轻,积极退赃的,且在重大生产、科研项目中起关键性作用,有特殊需要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可以适用缓刑,但必须从严掌握。

三、对下列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一)犯罪行为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没有退赃,无悔改表现的;

(三)犯罪动机、手段等情节恶劣,或者将赃款用于投机倒把、走私、赌博等非法活动的;

(四)属于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

(五)曾因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受过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六)犯罪涉及的财物属于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项和物资,情节严重的。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司法实践中区分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主要应当把握以下几方面:

1 一般情况下可从三方面区分两罪:(1)从主观目的区分。挪用公款罪行为人的目的只是“公为私用”,即暂时取得公款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而非占有公款;贪污罪行为人的目的则是要“化公为私”,即非法占有公共财物;(2)从行为区分。挪用公款罪的行为表现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或者其他活动;贪污罪的行为则表现为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3)从主体区分。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的主体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还包括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2 几种特定情形下犯罪性质的认定:

(1)先挪用公款进而产生占有所挪用公款的故意,属于犯意转化,应当以转化后的犯罪故意定性,即以贪污罪论处。

(2)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为客观原因如经商亏本、被骗、被窃、借与他人不还等,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应当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但如果不是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还,而是行为人主观上根本不想还,案发后实际能还而不退还的,则应当以贪污罪论处。

(3)挪用公款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4)对同一笔公款行为人既想挪用一部分,又向贪污一部分,并分别实施了挪用与贪污行为的,或者行为人针对不同的公款,分别实施了挪用和贪污行为的,都应当以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实行数罪并罚。

embezzlement of tax funds的意思 (四)

embezzlement of tax funds的意思是侵吞税款。这是一个财经和法律领域的专业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embezzlement:指非法占有或挪用他人财物的行为,通常涉及欺诈或背信。在这里,它特指对公共或私有财产的非法占有。of tax funds:指的是税款,即政府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用于公共支出的资金。这些资金本应被用于公共服务或偿还国家债务等,但被非法占有则构成了侵吞税款。

综上所述,embezzlement of tax funds是指非法占有或挪用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和法律法规,通常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地税专管员收税据己是否属于犯法? (五)

由安塞县人民检察院查办并起诉的原安塞县地方税务局招安地税所专管员王某某,因贪污税款17.94万余元,8月13日,被安塞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又六个月。

被告王某某,现年26岁。安塞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她于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31日期间,在担任安塞县地方税务局招安地税所专管员期间,出具了多种税务票据,共收缴税款179454.08元。

王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将税款非法据为己有,用于吸毒、赌博、购买个人物品等消费,挥霍一空。案发后,王某某向检察机关自首。

庭审中,王某某对犯罪事实不持异议。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采用侵吞方式贪污税款,并全部挥霍,构成贪污犯罪。鉴于她有自首情节,法院依法从轻判决。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侵占罪逃税罪。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法衡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