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属于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 (一)

职务侵占属于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

职务侵占罪不可以自诉。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职务侵占罪不在自诉案件范围之内,属于公诉案件。 一、职务侵占属于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

职务侵占罪不可以自诉。原因如下:

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职务侵占罪不在自诉案件范围之内,属于公诉案件。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如何认定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

1、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的主体。

3、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

综上,凡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的,应依照刑法第382,383条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处罚,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则按本罪论处。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对于职务侵占罪,很多人会把侵占罪与之混淆。而根据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要求来看,职务侵占罪可以说是特殊主体的犯罪,明确要求了本罪只能是由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构成,也就是说在一般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了行为人的职务身份。

职务侵占罪是否系自诉 (二)

在司法领域中,职务侵占并不属于自诉范畴,而是一种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诉讼的公诉案件。倘若有行为人实施了职务侵占行为且涉案金额超过人民币5000元至10000元之间,那么,其行为就应被视为构成犯罪并予以立案侦查和追求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只有以下三类案件才能被划归为自诉案件:

第一是由受害者本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方可审理的案件;

第二是被害者持有充分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第三是被害者拥有充足证据证明被告人的侵权行为严重侵犯了自身的人身权或财产权益,但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却未对此进行追究的案件。

职务侵占罪必须是自诉案件吗 (三)

职务侵占罪乃属公诉案件,而非自诉案件。

此类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通过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

它不仅侵犯了公司和企业的财产权益,对市场经济秩序也带来冲击。

一旦发现职务侵占行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交由其展开全面侦查工作。

调查结束后,公安局将案件提交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由法院做出公正裁决。

需注意的是,判断是否存在职务侵占须综合考虑金额、手段、情节等多个方面,才能精准确定其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所应负之刑事责任。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职务侵占罪是自诉案件吗的信息,欢迎点击法衡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