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诱骗他人贷款的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的底线。这种行为通常伴随着欺骗和非法占有的目的,行为人通过各种手段诱使他人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并将贷款资金据为己有。这种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诱骗他人贷款的行为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一旦定罪,行为人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以及罚金等。
诱骗他人贷款有什么罪 (一)

最佳答案1. 当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使他人为自己提供担保,从而从金融机构那里骗取贷款时,该行为应当被认定为对担保人的合同诈骗罪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诈骗罪,并且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因为行为人通过欺骗使他人处分了财产性利益,同时自己获得了利益,故成立合同诈骗罪。
2. 行为人采取欺骗手段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应当被认定为贷款诈骗罪。即使金融机构最终通过实现抵押权等方式挽回了损失,也不能否认贷款被行为人骗取的事实。
3. 如果行为人假借他人名义贷款并占有贷款,使他人成为贷款人的,成立贷款诈骗罪。
4.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假冒他人名义或虚构姓名等方式骗取本金融机构贷款归个人占有的,宜认定为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
5. 一般公民与金融机构负责贷款的全部人员串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获取贷款的,不成立贷款诈骗罪,应认定为贪污、职务侵占等罪的共犯。
6. 一般公民与金融机构的信贷员或者部门审核人员串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共同欺骗分管领导等具有处分决定权的人员,使后者产生认识错误并核准贷款的,同时触犯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与贷款诈骗罪,应以想象竞合犯处理。
7. 行为人为了骗取贷款,所实施的欺骗行为超出了刑法第193条所规定的行为范围,与贷款诈骗的目的行为不具有类型性的牵连关系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8. 欺骗方法包括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经济合同、使用虚假证明文件、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以及其他诈骗贷款的方法。
9. 对于具有假冒他人名义贷款、贷款后携款潜逃、未按贷款用途使用贷款、改变贷款用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改变贷款用途、使用贷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隐匿贷款去向等情形的,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贷款诈骗罪的认定与处理方法 (二)
最佳答案贷款诈骗罪的认定主要基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和具体的诈骗行为方式,处理方法则依据法律规定进行。
认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是贷款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原则上,只要以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典型的诈骗行为,且没有相反事实或证据否定,即可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具体的诈骗行为方式:包括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以及其他方法诈骗贷款。
处理方法: 对自然人的处理: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自然人。若自然人实施了贷款诈骗行为,且符合上述认定标准,则应以贷款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单位的处理:虽然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未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但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仍应承担刑事责任。由于贷款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但不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因此,对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重点内容:在认定贷款诈骗罪时,需重点关注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是否实施了具体的诈骗行为方式。在处理时,应依据刑法规定,对自然人和单位分别进行定罪量刑。
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处罚原则是什么? (三)
最佳答案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想象竞合的适用原则是择一重罪论处。对于想象竞合犯,若在特别法和一般法中对此罪名都有处罚的,特别法优先使用;对于法条竞合犯,若其犯数罪,着最重的罪处罚。 一、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处罚原则是什么
法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触犯一个法条时就必然会触犯另一个法条;想象竞合是一个行为触犯一个法条时并不必然触犯另一个法条。
法条竞合是由于法条规定的错综复杂所导致,是一种静态的竞合;想象竞合是由于具体犯罪行为的多样性,让两个原本没有关系的法条产生了竞合,是一种动态竞合。
想象竞合的处断原则是择一重罪论处;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二、法条竞合的类型包括什么
①包容竞合: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械罪。
②交叉竞合:过失致人死亡罪与医疗事故罪中致人死亡、交通肇事罪中致人死亡。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医疗事故罪】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有期徒刑。
三、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的区别有什么
先不看具体案件,仅看两个法条之间是否必然存在交叉或者重合,如果存在,属于法条竞合;如果不存在,属于想象竞合犯。由此,在判断二者时,应先判断是不是法条竞合,在排除了以后再判断是不是想象竞合。
法条竞和包括包容竞合和交叉竞合两种,包容竞合中包括的犯罪有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交叉竞合中包括过失致人死亡罪,医疗事故中致人死亡,交通肇事罪中致人死亡。
2019法考备考考点【分则概述】刑法分则的法条竞合 (四)
最佳答案一、刑法分则的法条竞合
1.法条竞合的表现形式
(1)因行为主体形成的法条竞合。如军人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既符合第433条的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构成,又符合第378条的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犯罪构成。
(2)因行为对象形成的法条竞合。如与现役军人配偶结婚的行为,既符合《刑法》第258条的重婚罪的犯罪构成,又符合第259条的破坏军婚罪的犯罪构成。
(3)因行为手段形成的法条竞合。如冒用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的行为,既符合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又符合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4)因危害结果形成的法条竞合。如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既符合第233条规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构成,又符合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
(5)因犯罪目的形成的法条竞合。如以牟利为目的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既符合第363条规定的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犯罪构成,又符合第364条的传播淫秽物品罪的犯罪构成。
(6)因手段、对象等形成的法条竞合。如以特定手段诈骗贷款的行为,既符合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又符合第193条规定的贷款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2.法条竞合的处理原则
一个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的普通条款与特别条款规定的犯罪构成时,应依具体情况与法律规定,分别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贷款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法衡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