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产品立案标准

假冒伪劣产品立案标准

导语: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权益与健康安全,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为了有效打击这一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假冒伪劣产品立案标准。本文将深入探讨假冒伪劣产品立案标准的相关知识与规定,以期提高公众对此类犯罪的认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一、假冒伪劣产品立案标准概述

假冒伪劣产品罪在法律上通常被称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这一罪名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且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行为。立案标准主要依据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来判定,旨在确保执法机构能够精准打击此类犯罪行为。

二、立案标准的具体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假冒伪劣产品立案标准的相关问答

  •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 2、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 3、卖假化肥怎么处罚多少能立案
  • 4、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罪该如何立案
  •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一)

    贡献者回答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

    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的。

    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在认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时,必须考虑行为人所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种类、性质和用途,以确定犯罪成立的客观要件,确保定罪准确、量刑适当。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 犯罪主体为个人或单位,涉及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

    2. 主观方面为故意,通常伴有非法盈利目的。

    3.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及消费者权益。

    4.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包括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这些行为是选择性的,行为人只要具备之一,即可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金额标准如下:

    - 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中规定,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

    2.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的。

    3.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关于“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合格产品”的定义,以及“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二)

    贡献者回答1.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予立案追诉:

    -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的;

    -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的;

    -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的。

    2. “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3. “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4. “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5. “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 客体方面,侵犯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

    2. 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

    3. 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个人和单位,表现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两类人;

    4. 主观方面,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量刑的标准如下:

    1. 销售金额5万元不满20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2. 销售金额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3. 销售金额50万元不满200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4. 销售金额200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5.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处罚。

    认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注意事项:

    1. “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2. “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3. “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4. “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对于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5.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6. “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六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卖假化肥怎么处罚多少能立案 (三)

    贡献者回答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一、卖假货的立案标准是:

    1、卖假货达到销售金额在五万元的;

    2、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的;

    3、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的可以立案。

    二、销售假冒商品怎么处罚

    1、假冒伪劣产品销售出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申请赔偿,以造成的损失为赔偿基础。如果是食品的,可以要求十倍的购买价格赔偿。

    2、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单位,工商部门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并将产品销毁。

    3、假冒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可追究“生产销售假冒商品罪”刑事责任

    销售假冒商品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1、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的,属于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的,属于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一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罪该如何立案 (四)

    贡献者回答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当销售者所销售的伪劣产品的金额累计达到五万元时,即满足立案条件。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超过十五万元:即使伪劣产品尚未实际销售,但如果其货值金额超过十五万元,也应启动立案追诉程序。

    销售金额不足五万元但合计达到十五万元:如果销售金额不足五万元,但将其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同样满足立案条件。

    立案后,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将受到以下处罚:

    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不满二十万元:可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在二十万元不满五十万元:应判处二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在五十万元不满二百万元:将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达到二百万元:将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二倍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假冒伪劣产品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法衡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