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是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中国人民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1、元旦;
2、春节;
3、国际劳动节;
4、国庆节;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劳动法第72条内容是什么 (二)
贡献者回答劳动法第72条内容是什么
劳动法第72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的相关内容。
具体来说,该条规定了以下内容: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3、劳动合同的履行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进行。
4、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进行。
5、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进行,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各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与卫生,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劳动纪律与奖惩制度,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险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工会和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以及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和检查制度等。
2、劳动法最早属于民法的范围,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法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脱离民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3、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劳动法——《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禁止纺织厂使用9岁以下的学徒,并规定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小时,同时禁止做夜班。
4、十月革命后,1918年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劳动法典,并于1922年颁布了新的《苏维埃劳动法典》。
5、早在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制定了《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这些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一起,构成了广义上的劳动法。狭义上的劳动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综上所述,劳动法第72条是关于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的重要规定,对于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保护法》是哪年哪月颁布的? (三)
贡献者回答问题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是哪年哪月颁布的”才能予以回答的: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从狭义上讲,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从广义上讲,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是指在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才产生了真正代表职工利益的劳动立法。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抗日战争时期,各边区政府也曾公布过许多劳动法令,如晋冀鲁豫边区1941年11月1日就曾公布过《晋冀鲁豫边区劳工保护暂行条例》。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1948年8月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对解放区的劳动问题提出了全面的、相当详尽的建议,对调整劳动关系提出了基本原则。各个解放区的人民政府,也曾先后颁布过不少劳动法规。这一切,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立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年,劳动部公布《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1951年2月,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经修正后重新公布),1952年8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1954年7月,政务院公布《国营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纲要》,1956年6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1956年国务院公布《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的劳动立法有了进展。1958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等4项重要规定。1966~1976年,劳动立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则上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同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的通知》。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等3项法律文件。1982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同年劳动部发出了《关于禁止招用童工的通知》。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4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这些劳动法规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6年,中国曾起草《劳动法》,由于历史原因,中途夭折。1979年第二次起草《劳动法》,1983年7月曾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草案》,但因很多问题难以妥善解决,未提交全国人大审议。90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区别 (四)
贡献者回答《劳动法》是一部综合性的劳动法律,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调整的是广义上的劳动关系;而《劳动合同法》则更加专注于劳动合同关系的规范,详细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各个环节和条款。
一、法律适用范围与调整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一部综合性的劳动法律,它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调整的是广义上的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劳务派遣关系、非全日制用工关系等。它旨在确立劳动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比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则更加专注于劳动合同关系的规范。它详细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各个环节,确保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明确和保障。
二、法律内容差异
在内容上,《劳动法》主要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劳动保护,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内容。而《劳动合同法》则更加具体地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期限、试用期、保密义务、竞业限制等条款,以及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强调了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使用、管理和辞退劳动者时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实施与监督
在实施与监督方面,《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以保障法律的执行和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两部法律也鼓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在适用范围、调整对象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劳动法》是一部综合性的劳动法律,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调整的是广义上的劳动关系;而《劳动合同法》则更加专注于劳动合同关系的规范,详细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各个环节和条款。两部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基础,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中国人民劳动法的信息了解不少了,法衡网希望你有所收获。